书中提到的定投策略是怎样的,效果咋样

定投策略很简单:

针对某个投资标的在很⻓的时间内定期投资⼀定的⾦额。

例如,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之中(很长的时间,即长期),每周(定期)投资 BOX 这个无管理费的区块链数字资产 ETF 产品(投资标的)150 美元或者 1000 元人民币(一定的金额)…… 当然,你可以把 BOX 替换为任何值得长期投资并持有的标的,比如苹果公司股票贵州茅台股票可口可乐股票,或者标准普尔指数基金(S&P 500)。

用两个例子说明了效果:

假设你在 2007 年 10 月 8 日进入市场,开始定投标准普尔指数基金(S&P 500)——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那可是(历史上)最差的 “时机”(之一) —— 那天基本上是后来被称为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 的起点,从那天开始,标准普尔指数 “一路狂泻”。如果你竟然从那时开始每周定投标准普尔指数基金 1000 美元,并持续拥有……

image-20250901132317676.png

实际情况是:

结果如何呢?如果我们现在正站在 2007 年的 10 月 8 日,那么就很难清楚地想象结果究竟如何;可是,从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头望过去,答案就很 “明显” —— 结果当然非常好。虽然经历了一段从 1,561 美元暴跌的过程,最低至 2009 年 3 月 2 日的 683 美元(所谓的腰斩),但毕竟最终收复了暴跌前的价格,不仅如此,此后价格持续上涨,虽然中间有所起伏,现在(2019 年 10 月)已经是 2,960 美元以上了……

上述例子的数据,画成下面的图,红线表示投资的资产总价值,蓝线表示累积投资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线都是在蓝线下面的,也就是亏本,后来才慢慢持续盈利。

image-20250901132332514.png

另一个例子,从2017年底定投比特币,即使是在山顶进场的,后面持续跌。定投了一年半,后面才开始盈利

image-20250901132339463.png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得出结论:

  1. 定投策略采用者即便是在最差的时机入场也总是可以提前盈利。
  2. 短期来看,牛熊恨不得日日交替;中期来看(比如两三年之间),熊市就是比牛市长,并且长很多很多 —— 虽然长期(跨越很长时间,比如,十年、廿年、卅年、百年)来看,只能一直是牛市……通过践行定投策略,你未来的利润本质上几乎全部来自于你所经历的漫长熊市!

为什么定投策略无法被改良?

对于任何策略,我们都有无穷无尽的改良欲望 —— 谁不希望自己手里的工具更精良一些呢?有趣的是,

任何对定投策略的改良都是徒劳。

在定投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前价格很高,想等他低一点再投,或者在低位多投一点。但是这有个关键问题,我们没办法准确把握后续价格的走势。

如果想等更低了再买,那假如后续的价格直接持续走高一飞冲天呢,那就会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买。

如果希望低位多投一点,那如果后续还有更低的价格呢?

本质上是因为:

每次决策之后的价格走势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抑或持平,依然是随机的独立事件,不受之前的数据影响。

为什么需要定投?为什么需要投资?

道理很简单,不通过钱生钱,那就只能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赚钱,打工就是如此。人如果只有这种赚钱方式,那么想赚更多钱的思路,要么就是卖更多自己的时间,要么就是让自己时间的价值变高。前者比后者更容易量化,因为谁也说不清楚自己的1小时真正值多少钱,有没有升值,如何升值,但是很容易说清我今天更努力了,学习学了多久,工作了多久。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富兰克·奈特(Frank H Knight)有个著名的观点:

“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

—— 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那用钱赚钱呢?

然而,用钱去赚钱就很不一样。投资的本质就是用你的钱去帮你赚钱 —— 而钱这个东西,它是不休息的,它一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在投资正确的前提下,它都在为你工作…… 请问,你的汗水和努力怎么跟它比拼?

定投的前提是要有场外赚钱能力

定投要求周期性地划出一笔钱用于投资,做好长时间不用这笔钱的准备,这就要求能持续赚钱,且赚到的钱能够覆盖日常开销、意外和投资。

成功践行定投策略的核心之一在于践行者的场外赚钱能力。一个定投策略践行者必须做到长期持续地投入,即意味着说,他得有一个长期持续的场外赚钱能力。他在场外赚到的钱,必须能够足以覆盖一切日常开销,并且还要足以应对一切意外所产生的费用。在此基础上,能长期持续赚到的钱越多越好 —— 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之前说过,如果不能用钱生钱, 那就只能出售自己的时间了,场外赚钱,就需要这样做。正常情况赚更多钱的思路是卖更多自己的时间,但是还能升级,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复制成多份再卖。

然而,这样的一次升级是绝大多数人事实上做不到的,并且,现实中实现这种升级的途径相对比较罕见。除了出版著作或者在线授课之外,我自己也几乎找不到任何其它的可行方式。当然,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写出一个大受欢迎的程序也是一种方法,并且还是显然更好的方法,当然与此同时它所需要的综合技能更多。然而,这几个有效途径也是竞争相当激烈的 —— 当然,有那么大效果的解决方案,竞争激烈也是非常自然的罢?

说实话,做不到最好,退而求其次也不是不行。有没有相对容易一点的方式呢?

答案是:销售。因为本质上来看,

销售就是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很多次……

这也是为什么普遍来看做销售的人收入普遍比其他领域的人更高的深层次原因。虽然他们无法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打造出广受欢迎的产品,所以,他们也没办法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重复出售很多次;但,他们能做到的是,把优秀的人做出来的产品拿来(本质上和买来没区别)出售很多很多次。并且。在互联网工具的帮助之下,销售过程甚至可以在他们睡觉的时候依然顺利进行顺利完成。

事实上,只要你肯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同样的结论:

在任何企业,销售部门的个体收入总是相对更高……

不要小瞧销售,销售能力,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想赚别人的钱,就必须和人打交道。

事实上,人人都应该注重自己的销售能力。因为成功销售的核心就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有效沟通。哪一次成功的销售不是有效的沟通呢?小时候,你能让同桌向老师保守秘密其实就是你的成功销售,长大之后,你能让一位异性对你信任有加还是成功销售,到了工作岗位你能升职加薪事实上又是成功销售…… 销售能力基本上是万能的。

定投思想也适用于生活

人生本质上来看也是个交易市场,一切在交易市场上有效的道理在整个人生舞台上全部适用。

事实上,定投策略不仅仅适用于在交易市场里投资,它几乎适用于生活中任何一个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庭。所谓的终生学习或者终生成长,本质上就是采用定投策略 —— 你想想是不是如此?现实世界运转发展的本质都是类似的,如果能为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画一个“价格曲线”,你就会发现它和标准普尔指数的价格曲线差不多,虽然最终大幅上扬,但,在此之前很长很长的时间里,由总体涨幅并不大的各种形状的起起伏伏构成 —— 反正是同样的模式。也就是说,很多的时候,学习的结果显得还不如不学习呢!“熊市”总是很长,不是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做到终生学习或者终生成长—— 道理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人们总是想在牛市里入场,快速赚钱,而后离开。

深有体会,对我来说,经常跑步,也是定投了,把一天24小时,划出1到2小时用于跑步,将近10年了。我感觉这是我人生最值的交易,以后还会投下去。